拉开底片,夹入翻拍台固定,调焦、曝光、按快门,一旁的电脑上便显示出反转片,照片中横幅上赫然写着“接收日本赔偿军舰升旗典礼”。今天,虹口区档案馆公布了部分翻拍复原的战地记者康正平新闻摄影作品。
8月15日,文汇报独家报道了在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的日子里,康正平之孙康晓东将家中尘封三十载的祖父遗存底片、相片等送至虹口区档案馆。虹口区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馆内专门辟出一间库房入藏这四大箱珍贵遗存,在康晓东帮助下启动整理工作。工作人员发现康正平遗物涵盖底片、照片、文稿、书信、摄影器材等,尤以影像资料数量最为庞大,共计743卷(组)底片、22本相册。其中,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底片、照片逾300张,包含收缴日军武器、接收日本赔偿舰、审判枪决日本战犯等内容,有不少从未公开发表。
虹口区档案馆整理出康正平拍摄的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底片、照片逾300张,有不少从未公开发表。 文汇报记者 单颖文摄
留下日本在中国受降影像
“康正平先生很有档案意识,这为整理工作带来很大帮助。”虹口区档案馆工作人员黄萍拿出一叠相片,背面多盖有“康正平摄”“康正平供稿”等字样,有些还盖上表格式的“康正平摄影资料”,并用圆珠笔在“编号”“内容”“备注”旁逐格填写。黄萍说,这对照片的确权、是否发表乃至何时拍摄、发表、内容等是重要说明,便于日后归档。康正平还有写随笔的习惯,会记录下照片的拍摄缘起和当时所思所想。
何应钦(中)与四位受降官。康正平摄 虹口区档案馆供图
收缴日军武器。康正平摄 虹口区档案馆供图
两名日本战犯被押送刑场途中。康正平摄 虹口区档案馆供图
这次翻拍复原的影像中,就有1945年9月9日康正平作为参会记者,拍下在南京黄埔路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他曾在《北行杂记》一文中写道:“值得纪念的九月九日,在南京参加了受降盛典,目睹着横行一时的敌人,俯首投降航心配资,给淤积了这些年的胸襟,吐了一口舒畅的气……”
康正平的底片多存于专用的铁皮胶卷盒、胶卷纸盒中,在纸盒上只言片语写下相关内容,胶卷也用文稿纸包着并注有内容提示。黄萍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一些胶片外包装纸上写着“反拍”二字,代表他翻拍了当时报纸、杂志上的照片。
顾廷龙为康正平题写的“集古摄今斋”入藏虹口区档案馆。 文汇报记者 单颖文摄
虹口区档案馆工作人员正在为入藏的抗日主题胶片编目。 文汇报记者 单颖文摄
“所以康正平先生的书房叫‘集古摄今斋’。”黄萍指着此次入藏的一幅匾额说,这是康正平的好友、同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的顾廷龙先生送给他的一幅字。“作为摄影记者,康先生不只拍摄下今时今日的照片,也注意收集既有的照片,确实‘集古摄今’。”
工作人员陆雯说,此次公布的翻拍复原影像中,有侵华日军受降、日军赔偿舰抵沪等振奋人心的时刻,也有梅兰芳蓄须明志及抗战胜利后复出等“没有硝烟的战斗”,这些都是伟大抗战精神的体现,存史育人。
未曾发表的首批日本赔偿舰抵沪场景
“这些七八十年前老底片中的内容,让我深感震撼。”整理团队中的“00后”高瑞杰坦言,由于胶片类型不同、霉斑蒙尘较多、年代久远易脆等原因,他常是换一卷底片,就要用不同工具、不同清洗液、不同方式进行处理。尽管需要投入成倍精力,但他沉浸其间,“我们翻拍的不止是照片,更是历史。”
康正平摄“海军接收日舰”系列照片未发表。 文汇报记者 周俊超摄
康晓东找到了康正平拍摄的“海军接收日舰”系列照片。 文汇报记者 周俊超摄
整理团队翻拍复原康正平遗存的底片。 文汇报记者 单颖文摄
打开标注为“海军接收日舰”的包装纸,高瑞杰取出胶卷慢慢拉开,再摆上观片台。灯光映照下,画面中率先出现挂有“接收日本赔偿军舰升旗典礼”横幅的照片。循序往后,是对军舰、签字、合影等各种景别的拍摄。
“这场典礼发生的时间是1947年7月6日早上9点。”从事海军史研究的海军上海基地原航保参谋袁帆翻出1947年第22期《南洋》杂志,一则题为“接收日本赔偿军舰”的图片新闻,刊登了一幅同样视角的照片。在1947年7月6日出版的《新闻报》上,一篇名为《接受日本赔偿军舰》的稿件写明:日本赔偿我国之首批军舰八艘于本月三日进入吴淞口……并定于今晨九时在高昌庙江南造船所举行接收典礼及升旗仪式。
底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接收日本赔偿军舰升旗典礼”字样。 文汇报记者 单颖文摄
1947年7月6日出版的《新闻报》上,刊登着一幅同样视角的照片。 袁帆供图
袁帆介绍,二战结束后,日本需以部分军舰、工业设备对中国等战胜国进行战争赔偿。日本赔偿舰共有34艘,分4批送达中国。其中,送至上海的有两批次16艘赔偿舰,第一批8艘靠泊高昌庙码头,第二批8艘停泊龙华江面。康正平拍摄的照片中,接收仪式横幅就挂在“海军江南造船所”大门上,可以确定他拍的就是第一批到沪的赔偿舰。
其中,一艘靠在岸边的赔偿舰颇为引人注目。“这艘船应该是‘雪风’号。”袁帆说,据文献记载,仪式现场靠码头边的是日本此批赔偿舰中最大的“雪风”号。“军迷”余大志提到,“雪风”号作为日本阳炎级驱逐舰,舰桥下有一排圆形舷窗,“这与照片上的赔偿舰外形吻合”。
整理团队翻拍复原“雪风”号。 文汇报记者 单颖文摄
“这组连贯的底片约有40张,我爷爷用了一整卷胶卷拍摄了典礼。”康晓东说,康正平晚年将发表过其作品的刊物悉数捐给上海图书馆进行数字化航心配资,公开作品他都反复看过,“这组底片我也是第一次见到,现在翻拍成数字照片可以让更多人分享这些激动人心的瞬间。”
北京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